系友訪談系列1 – 陽明醫技之人在海外

受訪系友:廖軒節

經歷:陽明醫技系MT96 第25屆 /陽明生化所(碩)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衛生保健基金會新生兒篩檢中心醫檢師 /陽明臨醫所(博)(在職進修)

現職:美國西雅圖 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 /西雅圖兒童醫院 醫學檢驗部 (Departments of Laboratory Medicine) /博士後臨床化學研究員(Post-Doc Clinical chemistry Fellow)

Seattle Children’s Hospital,目前是全美第三大兒童醫院

Q1:畢業後如何選擇第一份工作?

生化所畢業後一直想去外商工作,找了許多工作也拿到幾個offer,像是specialists、RD、CRA……等等,最後找到一間新藥開發的藥廠,幾個月之後輾轉到新生兒篩檢中心工作,老闆很願意栽培,加上大部分的實驗室主管都必須要具備醫生或博士學位,於是在職進修唸博士班。

人生其實很有趣,原本不想唸博班的,因為沒有這麼喜歡基礎研究;其實也沒有想當醫檢師,因為不想輪夜班,結果八年前不但當了醫檢師又念了博士班。然後不想輪夜班但現在要無時無刻oncall,不喜歡做基礎研究但現在要發臨床論文,大學臨床化學學得不好但現在在念臨床化學,出來跑都是要還的(笑)。

有的時候事情的本質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那樣,而是機會來臨的時候要把握,然後真的去嘗試之後才會知道自己喜不喜歡。

Q2:聽起來相當有趣,可以多講講關於這個訓練計畫嗎?

唸博班的時候申請了國科會千里馬計畫,那時候合作計畫的老師是華盛頓大學化學系(Department of Chemistry)專門研發新生兒篩檢技術的教授(Dr. Michael Gelb),在美國待了一年專攻高通量層析串聯質譜儀篩檢,後來回台灣拿到博士學位同時申請綠卡後再前往美國之前,因緣際會知道臨床化學學程(American board of clinical chemistry)

這是一個兩年的學程,提供給有MD或PhD學歷的人申請,是為成為未來實驗室主任(lab director)所做的培訓課程,不同的學程有不同的證照及訓練過程(臨床化學、臨床微生物,基因體學等等),可依照你的博士班(或相關背景)作選擇。美國大約有三四十所醫學中心提供類似的訓練學程,但每間醫學院每個學程每年只收一至兩名研究員(Fellow),會同時與其他將近10-15位住院醫師一起工作。若是對臨床及領導統御有興趣的人來說,這個學程非常適合

Clinical chemistry program directors Dr. Geoff Baird and Dr. Jane Dickerson

Q3:陽明醫技系在這個計畫中有比較吃香嗎?

陽明訓練出來的學生是非常紮實、刻苦耐勞的~!😆

醫技系畢業的學生對於這個來唸這個學程是很有優勢的!! 畢竟是醫學實驗室最主要還是臨床檢驗,只是以前學到的東西都忘了差不多了,現在要學習的東西更深更廣,而且畢竟是實際牽涉到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溫故知新,再以現有的知識基礎來協助醫生做臨床處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Q4:在台灣這樣的角色很少看到,可以和系友們多分享Fellow在UW的角色嗎?

工作主要可以分成三部分:
(1)臨床:Fellow位階大概介於supervisor至lab director之間(美國醫檢師位階大致上為:MLS1/2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tist) → lead → supervisor/manager→lab director),Fellow負責處理任何與實驗室相關的問題與提供臨床諮詢,問題可能來自於醫檢師、醫師、或任何臨床工作人員,最簡單的像是緊急臨界值(critical value)的聯絡、檢體超出允收時間的處置、儀器QC判讀與問題處理,稍微難一點的像是毒物判讀(例如鴉片類止痛藥,酒精中毒等等),Fellow是實驗室與實驗室主任間最重要的交流管道,也是檢驗科與臨床醫師的橋樑,除了實驗室主管之外我們也要負責幫醫檢師或醫師讀病歷,並根據實驗室數據來解釋臨床症狀。醫院無時無刻都在運作,所以隨時都必須有人 on call,並且所有接到的電話或問題都必須記錄並視為正式的醫療文件。

(2) 教學:醫學中心的實驗室主管必須要同時兼顧教學的責任,包含教導醫檢師、醫技系跟醫學系學生,還有住院醫師,有時候覺得醫師的臨床知識比我們豐富太多了(畢竟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在實習),不過提到很多實驗室方法技術,畢竟我們有實戰經驗還是我們比較厲害。

(3)研究:臨床研究不像是基礎研究,大多是以解決檢驗科目前遇到的問題做為研究基礎,檢驗方法項目開發與確效是最基本的,管理也可以是研究的項目,例如醫師開立的檢驗項目是否有意義、檢驗項目的量與價所帶來的效益、如何將資源做到最大化最佳化的運用……等等。

生涯重要轉捩點的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

Q5:這個計畫結束之後,你有什麼打算呢?

這個學程到今年6月結束,目前很幸運已經拿到美國臨床化學證照,也很幸運獲得現在的老闆賞識,所以會留在華盛頓大學當助理教授兼實驗室副主管。這個職務的算是目前工作的延伸,所以必須同時兼顧臨床服務,教學與研究,不過之後要自己負責任了啊(😫😱),目前的規劃是想留在美國繼續邊做邊學,希望可以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實驗室主管,再回台灣貢獻所學!

Q6:如果有學弟妹也想往海外醫檢師之路發展,是否有什麼建議呢?

如果只是想當醫檢師,其實我想美國跟台灣的醫檢師或許不是差非常多,但如果想走管理階層的話,這個學程受訓結束後可以拿到執照並在美國執行所有醫檢師業務,整體來說我非常推薦這個學程,但其實受訓的過程是非常辛苦的,心理素質要夠強,一大堆醫學名詞簡稱需要克服,其他的語言文化生活…等等的差異與衝突也是一定會遇到的問題。

在美國,醫事人員執業範圍分得很細,不像台灣只要一張醫檢師證書就可以做所有醫檢師業務。

編按

在華盛頓州也有醫檢師公會,某些醫院的公會是很強勢的,非常保護醫檢師的工作權益,有的時候管理起來會是一個問題。但每個州的公會與每個醫院的情況都不一樣。 美國有許多不同的公會,會為自己的權益發聲,可能也跟文化、民情有關,無法說這樣到底是好或不好,但是至少可以看出美國某些地方對於爭取工作權利是非常團結的。某種程度上對員工來說也許是好事,但對於醫院、病安來說,也許不一定。

Q7:能不能舉一個你在職場遇到困難的例子呢?

身為移民,語言絕對是一個很大的壓力來源,尤其剛開始的時候,很多醫學簡稱以及習慣用語,電話聽不懂,對方講太快,各種口音,又增加了一些難度。

還是要多聽多練習,聽不懂就說,慢慢講沒關係,大部分的外國人也懂你的難處,冷靜下來仔細聽電話內容慢慢消化,沒辦法立刻回答出問題沒關係,從抓關鍵字開始,可以跟電話那頭說稍等一下等等再回電(有些問題本來就是需要一點時間去想對策,很正常的,別擔心);掛電話後冷靜思考抓重點釐清問題,不確定可以再打電話回去詢問意思對不對,再作處置。如果真的都不懂找不到頭緒,就將問題轉給主管,尋求協助。

最大重點就是要把問題解決,絕對不可以因為自己不會,而不做任何處置/動作!! 西雅圖算是相對來說開放的地方,我現在都會請美國人教我發音,有的字很簡單,但就是發不對,或是以前學的時候就是錯的!說完全沒有被歧視是不可能,我覺得最困難的事是建立自己的自信心,要相信自己論專業不會輸給外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與不擅長的地方,要勇敢接受自己的好與不好,好的地方繼續保持,缺點持續改進,大部分的外國人都還蠻願意給你機會的。🥰

Q8:最近的疫情越來越嚴重,你身處在疫情熱區,又是檢驗的第一線,可以和我們分享當地的情形嗎?

訪問是於3/15進行,當時西雅圖是全美最嚴重的地區

編按

大概是因為文化背景因素,歐美國家的人真的都不戴口罩的,一開始的時候醫院甚至規定只有第一線醫護才”可以”戴,其他人則”不准”戴……(😤),對外國人來說戴口罩就是生病的人,有的時候戴口罩的話,病人反而會覺得你生病,不讓你抽血甚至妨礙醫療處置。

但隨著歐美感染與死亡人數漸增,CDC也逐漸改變政策,只能說這代價都是一條條逝去的生命換出來的。

說說檢驗吧! 大規模傳染病預防的重點其實就是在檢驗,因為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早期檢驗早期隔離,阻斷傳遞鍊是最有效的方法,我們實驗室在一月就已經開始方法確效,雖然因為一些(政治)因素一直到療養院死亡個案爆發之後才獲得美國FDA核准,但我們應該是全美國非官方單位第一個能夠提供大規模篩檢的實驗室,說起來其實真的也蠻厲害的,在短短幾天之內就將每日篩檢能量從150衝上2,000,自動化的儀器每台都要價不斐,光是前10,000個篩檢就花了我們將近一千萬美金的預算,同時我們也徵召很多自願者協助檢體的處理,以及各on call的住院醫師回答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問題,建立流程系統,真的很不容易,也不是台灣哪一個醫院或實驗室有辦法輕易做到的。

Q9:來聊聊生活吧。現在大家都很追求所謂的Work-Life Ballance,身為Fellow的你是怎麼做的呢?還有你的願景是什麼?

雖然事實很殘忍,但是,當fellow的兩年就是NO LIFE!!(🤣🤣🤣)白天要上班處理臨床事務,晚上可能會接到電話,要準備考試發論文,學無止盡,無論是對美國人或是外國人來說都是很沉重的負擔,何況我們還有其他事情需要花時間適應,要怎麼調整自己的心態跟情緒真的很重要

美國跟台灣升遷制度差不多,若在教學醫院五到六年後若是可以升到副教授就是終生職,也有機會去業界私人檢驗所等等,機會其實蠻多的。

不過目前其實也不確定未來會怎麼樣,畢竟我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自我認同永遠都不會是美國人的。在可以獨當一面之後,如果有合適的時機與職位,還是希望能夠將這些學習到的一切都帶回台灣
這次疫情爆發之後特別有感,願景大概就是希望成為更厲害的人,讓國際社會可以看見台灣人的價值,然後可以回台灣陪家人跟朋友

聖誕節的時候與兒童醫院 special chemistry 部門合照

Q10:最後,有什麼話想對陽明醫技的學弟妹說呢?尤其是那些對海外機會有興趣的學弟妹?

每個人能做能會的事情都是有限的,擅長的領域也不同,走到管理階層後EQ絕對比IQ重要非常多,你不用知道所有的事情該怎麼處理,但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誰能夠在必要的時候提供你協助處理這些事情人生總是會有很多的第一次,無論是工作或是其他方面,職場上你就是菜鳥,也會遇到很多公司政策、鬥爭等等問題(編按:好黑暗不過也很真實) 到國外感受尤其深刻,因為語言生長環境甚麼的都不一樣,再加上文化差異,有時候真的會覺得很辛苦,很挫折。

我覺得這兩年下來他們教我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鼓勵你去嘗試新的東西,只要你願意自己去嘗試、去做、去突破,失敗了也沒關係,因為你知道會有人在後面撐支持你,但是如果不去試,永遠都沒有機會成功。這裡感覺比較願意給不同背景的人一個機會(相對於台灣),尤其是有滿腔理想的年輕人(笑),畢竟美國是一個大熔爐,身邊的人可能都是來自於不同國家擁有不同背景知識的人。也許我們語言可能永遠都比不上美國人,但要相信自己的價值所在,然後要記得自主終身學習。

此外,無論是念博班,找工作,跟對老闆很重要!! 對錯或許太武斷了,但是要找到理念相合,有才華有領導能力的老闆畢竟不是很容易。千里馬難尋,伯樂更是萬中選一,好的老闆可以帶你上天堂,不好的老闆……只能自求多福,這也是職場經驗的第一步(😊)。

出國是一個磨練身心的洗鍊,我是一個很在乎其他人看法的人,但我老闆也告訴我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到最後你會發現重要的事情不是別人怎麼看你,而是你怎麼看待你自己
機會來了要懂得把握,持續的學習,不要讓自己在職場上成為可以輕易被取代的人,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熱忱,一點一滴地努力,然後這些會慢慢變為滋養自己的養分,也會變為成就感再回饋到自己以及身邊的人身上。

有問題可以隨時跟我聯絡,畢竟都要教外國人了,還是很希望能有更多台灣人可以在國際上發光發熱,一起學習,一起努力!

[附錄]

訪問中,軒節提到的訓練計畫資料如下,對這條路有興趣的系友可以作為參考:
https://comacc.org/training-programs/

若想詢問軒節相關問題,可mail至:liaohc6@uw.edu,非常感謝軒節願意提供聯絡資訊,期望可幫助到需要幫助的陽明醫技人喔:)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