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訪談6——醫技人在醫療行銷領域發光發熱

受訪系友:張瑞純

A. 大學畢業後的學習經歷對未來職涯的影響。

碩士:

  • 碩士時期就讀陽明生化所,在陳芬芳老師實驗室學習,芬芳老師特別著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當時透過請教學長姐、自己研讀文獻,成長得很快。這樣的學習過程奠定了職場解決問題的能力
  • 「學習有許多不同的方式,可以進學校系統性的學習,也能從市場上和前輩、客戶學習請教,和實際的工作歷練,積累許多實用的『街頭智慧』。」
  • 「在職場上很多人學歷並不見得特別出色,但有很好的人格特質也能發揮得很好,最重要的還是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執行力,另外像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人際能力、恆毅力、學習成長、抗壓性和耐挫力等都非常有助個人的成長和發揮。」
  • 在碩士時期確實透過認識敬佩的老師和優秀的學長姊而有所獲得思考能力的啟發,對芬芳老師和學姐營造出來溫馨有愛的學習氛圍終生受益匪淺。

外貿協會國際企業人才兩年期培訓專班:

碩士畢業之後,希望自己不只侷限在一個領域,想趁年輕多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當時英文不夠好,也想藉此鍛鍊英文能力,因此去唸了外貿協會的兩年培訓專班,後來也至愛爾蘭Biomedical Diagnostics Institute(類似台灣中研院生醫技轉單位)實習,在這裡奠定了語言和商業基礎,不僅打開了國際眼界,也開拓了人生視野,更有機會促成一起台愛國際合作案,為台灣的國際交流盡一分心力。

外貿協會培訓專班:

課程有點像MBA,透過考試入學,需要住校,有分半年、一年期和兩年期,訓練紮實。有英語、德語等不同的語言課程可以選擇,訓練聽、說、讀、寫,是全外語的環境;經濟、會計、企管、國貿等等商業課程則是透過中文授課。 當時的同學有的是應屆畢業生,有的已經有工作經驗,在這裡能結識來自四面八方各領域的朋友。 因為專業累積不容易,像醫技系的學弟妹已經有醫學專業背景,如果未來對商管有興趣,在此可以精進語言能力和補充商業能力。

有興趣的學弟妹可以參考外貿協會網頁:https://www.iti.org.tw/

回頭看這十幾年在醫療行銷領域能持續前進,一部分是與所學相關:醫技系和生化所的背景,使自己對醫療產品有一定的了解,能快速學習產品和其臨床應用的知識;外貿協會的培訓專班讓自己獲得足夠的商學基礎,擁有好的數字敏銳度和市場嗅覺。另一部分則是人格特質:碩士期間已發表兩篇SCI論文,了解到自己雖然能做研究,但比起待在實驗室,自己更喜歡與人打交道、更嚮往豐富多元的業界,因此走上醫學行銷這條路,讓自己的專長得以發揮,人格特質也獲得舒展。

B. 工作的經歷。

人生每個階段都有很多不同的學習、想法和挑戰。

  • 第一個五年是在Bio-Rad做產品專員。工作上混合技術支援和行銷,前者占比較重,是第一線會接觸到臨床客戶的工作。透過這份工作學習了如何適應業界和職場、與客戶的應對進退、臨床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曾被派到瑞士、澳洲、韓國、新加坡等地出差學習和開會,也有機會到香港醫院講科室會與香港團隊互相學習支持;主管和團隊實力都非常強,當時台灣區每年業績都達標。
  • 之後的三年在全球第一牙科專業品牌登士佰,從產品副理升到產品經理。負責全面的行銷,必須了解怎麼樣的市場策略執行後能真正助力到公司業績的大幅增長。工作內容從市場分析和策略擬定、新產品上市計畫和執行、VIP大型行銷企劃案的主導和落地、定價策略,醫院/經銷商/團隊內外部授課、Key Opinion Leader(KOL)關係的建立與經營、與原廠的會議溝通等等;也是與強而穩的主管和高效的團隊共事,當時負責的產品線在台灣的市占是全亞洲第一,負責的新品上市也是以150%超標,代表台灣團隊在亞太區領獎,獲頒最佳產品經理。
  • 後來被延攬到科林公司大陸市場工作,負責眼科設備和耗材的市場行銷工作,科林公司深耕大陸眼科38年,引進全球最頂尖的眼科技術和設備。公司有非常全面的眼科產品線,從屈光、白內障、眼底、青光眼疾病,皆有全面篩檢、診斷到治療的系列解決方案,包含各種相對應的設備和耗材。不僅眼科市場,由眼科產品延伸到的體檢、內分泌、AI服務商、視光市場等都有涉獵。6年跑遍33省區,超過70個城市,一步一腳印拜訪各辦事處和客戶,積累對大陸市場的認識與了解,視野和格局被大大的拓展和提升。正因為大陸市場非常大,市場分析和目標市場的區隔、產品精準定位和優勢凸顯,行銷策略的擬定和執行就變得非常重要。更有機會帶團隊,將成功的經驗複製到更多人身上,以培養更多行銷人才。

C. 淺談行銷。

  • 行銷包括許多面向,是一連串的市場行為。從分析市場、區隔市場、瞄準目標客群、制定產品定位、競品分析、差異化優勢、產品策略、價格策略、通路管理和行銷活動的規劃等,對市場溝通的信息、對業務團隊或經銷商的培訓,銷售工具的製作和醫院臨床端專業簡報等一系列的環節。
  • 產品經理是公司內外部、上下溝通的橋樑,也是串起各部門共同合作的樞紐,市場策略擬定和跨部門溝通協調能力最為關鍵。
  • 行銷和業務有什麼不同?業務是主動去找客戶,行銷是讓客戶主動找上門。客戶怎麼會自己找上門?仰賴的就是清晰的產品定位和溝通信息,能解決客戶痛點。業務好比陸軍,行銷好比空軍。有時攻不下的山頭,空炸一番,再出動陸軍就容易了。行銷與業務是密切合作的關係,兩者之間配合良好的團隊,計畫才能成功落地執行。
  • 如果對行銷有興趣的學弟妹,可以先進入業界積累經驗,也可以看相關財經商學類的書籍或參與相關課程學習。

D. 工作中遭遇的困難及克服。

每個階段遇到的困難不相同,也考驗自己的調適調整能力。

  • 在大規模的市場,最重要的是市場策略團隊協同作戰的能力。產品經理要能制定清晰的戰略和戰術、也要充分發揮規劃整合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使團隊能群策群力、充分協作。例如:VIP方案如何帶給客戶價值和至尊體驗感?600位醫師連續3天學術活動如何規劃和執行?如何建立大咖專業聯盟在市場上造勢?都需要充分的事前溝通籌畫和團隊緊密的合作。
  • 疫情爆發時線下活動不可行,率先在線上推出大師系列專業課程,讓醫師在家就能利用封控時間學習;疫情解封後線上課程開始乏人問津,趕緊抓住解封契機,規劃線下學術參訪的活動、讓醫師間彼此有活絡的交流;到現在線上線下沒有絕對、百家爭鳴的時代,如何在行銷內容上做出區隔,產出優質專業的內容、利用創新的手術直播、線上線下整合行銷,再再考驗創意和隨機應變的能力。雖是種挑戰,卻也將許多不可能化為可能。
  • 曾經因為每周各地出差感到非常疲乏和迷茫時,有次居然在成都與以前晉升到新加坡亞太區的優秀台灣主管不期而遇。他提醒我他有段時間也是在亞洲區不同國家旅行,他當時也迷茫,但慢慢看多了,點就會變成線、線就會變成面,所有對市場的理解和認知都有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很感謝他的鼓勵讓我繼續堅持。」
  • 產品經理對接的是行業裏的大牌專家KOL,每個專家個性不同,需要多體貼對方的心理和辛苦,以專業和服務把事情做好,就能獲得肯定和合作默契,兼顧講師、聽眾和公司三者立場就能共創三贏。

E. 海外生活遭遇的挑戰和調適。

在大城市工作壓力本來就很大,加上人生地不熟,容易把重心都放在工作,而忽略了生活和工作間的平衡。勞逸結合是長期堅持下來非常重要的關鍵,也需要在平凡生活中發掘樂趣。以下是幾個建議:

  • 維持每週健身習慣是抗壓的不二法門。現在每周去見健身房3-5次。
  • 生活圈和人際圈的拓展:這是長期在海外工作需要的調適。上海國際人才非常多,應該多多把握機會跟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分享交流;也鼓勵同樣隻身在外打拼的朋友,有機會來小家聚聚、品嘗愛宴和享受溫暖,有困難時也能彼此陪伴和幫助。信仰和支持系統會是非常大的生命支撐力。
  • 把握休假期間走訪世界各地和大江南北:旅行能開拓視野、體驗不同的人情地貌和風俗,非常有意思,平衡工作的辛苦。
  • 有信仰:人生的意義、核心價值、生命一切問題的解答。常懷感恩、喜樂、付出愛

F. 給即將踏入職場學弟妹的話。

  • 剛畢業時其實也不清楚自己的方向,投履歷也是亂槍打鳥,後來發現職業的選擇並不是聽外界的聲音,或是看哪個產業熱門去投入,找尋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需要先認識自己的個人優勢,以及追隨自己內心的熱情。應該探索自在、了解自己:一、自己的天賦是什麼?(優勢)二、什麼事我很熱愛去做?(熱情)三、什麼事是別人需要我去做的?(使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恩賜才幹,找到結合自己優勢、熱情和使命的定位點,那個能讓自己發揮熱情和優勢的領域就能發光發熱。
  • 趁年輕多方嘗試是好的,試了喜歡與否都能更增進對自己的了解。不過建議第一份工作至少做三年,完全積累該份工作的KnowHow再進到下一階段,穩定性是人力資源部門非常看重的點。看到很多履歷每1-2年就換、加起來10幾份工作,學歷能力再強都不敢用。醫療產業是需要長期積累,專業和客戶關係都是需要長期耕耘。
  • 職場與求學時期是很不一樣的。最重要的不是靠你懂什麼或學歷背景,而是應對進退、交際的能力,了解周遭環境,主管、公司的運作,用謙卑順服的心態去學習,很多都是靠「做中學」。
  • 不要去設想你未來是什麼樣子,多學習、多了解、多交朋友,生命自然會找到出路。
  • 不需要把職涯規劃想得太複雜,人生不會因為你做了某一個決定就走偏了方向,如果每個階段你都學到想學的,也經歷到想經歷的,實力累積起來,就會走到與自己匹配的點,重點是要找到自己對想做的事的熱情。
  • 一定要感恩,真心感謝任何職場上或生命中遇到的貴人;盡量付出和分享,不求回報,你會收穫更多。
  • 非常推薦孔毅老師撰寫職場好書:一、《贏在扭轉力》:你無法贏在起點,而是必須贏在拐點,運用扭轉五力:眼力、魅力、動力、魄力、德力,走上人生上行之路,活出與眾不同。二、《第一與唯一》:只有認清自己的唯一、找回歸屬, 在「唯一」中方能做到「第一」。第一思維就是你在做什麼、擁有什麼,人生的使命和高度,需要尋求「第一」;唯一思維就是你是什麼、將成為什麼,取決於你的天賦、熱情、潛能,是生命裡的「唯一」。
  • 「永遠要有信心。務實樂觀。不管在什麼階段裡面,把該做的事做好,把該讀的書學習好,時時刻刻充實自己。廣結善緣、活出精彩人生,選你所愛,愛你所選。」

發表留言